第4章

关灯
    韩承的暗示,原来是这个意思! 这是为了贵妃的诞辰采办新鲜荔枝,只怕比圣人自己的事还要紧,天大的干系,谁敢阻挠? 他是个忠厚循吏,只想着办事,却从没注意过这差遣背后蕴藏的偌大力量。

    这力量没写在《百官谱》里,也没注在敕牒之上,无形无质,不可言说。

    可只要李善德勘破了这一层心障,六月初一之前,他完全可以横行无忌。

    这时胡姬端来一坛绿蚁酒,拿了小漏子扣在坛口,让客人自筛。

     “那六月初一之后呢?”李善德忽然又疑惑起来。

    这头衔再如何横行霸道,也解决不了荔枝转运的问题。

    这个麻烦不解决,一切都是虚的。

     韩承从杜甫滔滔不绝的论诗中挣脱出来,面色凝重地看过来,吐出两个字:“和离。

    ” “和离?” “和离!” 李善德突然读懂了韩十四的意思,这两个字,如重锤一样,狠狠砸在胸口。

     荔枝这事,是注定办不成的,唯有早点跟妻子和离,一别两宽,将来事发才不会累及家人。

    李善德可以趁这最后四个月横行一下,多捞些油水,尽量把香积贷偿清,好歹能给孤女寡妇留下一处宅子。

     “到头来,还是要死啊……” 李善德的拳头伸开复又攥紧,紧盯着酒中那些渣渣,好似一个个溺水浮起的蚁尸。

    韩承同情地看着这位老友,拿起漏子,缓缓地筛出一杯净酒,递给他。

     他在比部常年查账,知道商家有一种账目叫做沉舟莫救账舟已渐沉,救无可救,惟有止损而已。

    他这办法虽然无情,对老友已是最好的处置。

     此时一曲奏完,乐班领了几枚赏钱,卸下帘子退去了。

    壁角只剩他们三个,周围静悄悄的,毕竟午后饮酒的客人还不多。

    李善德哆嗦着嘴唇,从蹀躞里取出纸笔: “既如此,我便写个放妻书,请两位做个见……” 话未说完,杜甫却一把按住他肩膀,拧头看向韩承怒喝道:“十四,人家夫妻好端端的,哪有劝离的?”李善德苦笑道:“他也是好心。

     新鲜荔枝这差遣无解,我的宿命已定,只能设法博回一点点羡余罢了。

    ” “你纵然安排好一切后事,嫂夫人与令嫒余生就会开心吗?” “那子美你说,我还有什么办法?!”李善德被他这咄咄逼人的口气激怒了。

     “你去过岭南没有?见过新鲜荔枝吗?” “不曾。

    ” “你去都没去过,怎么就轻言无解?” “唉,子美老弟,做诗清谈你是好手,却不懂庶务繁剧……” 杜甫又一次打断他的话:“我是不懂庶务,可你也无解不是?左右都是死局,何不试着听我这不懂之人一次,去岭南走过一趟再定夺?” 李善德还没说话,杜甫一撩袍角,自顾坐到了对面:“我只会作诗清淡,那么这里有个故事,想说与良元知。

    ”李善德看了一眼韩承,后者歪了歪头,做了个悉听尊便的手势。

     “我比现在年轻十岁的时候,一心想要在长安闯出名堂,报效国家。

    可惜时运不济,投卷也罢,科举也罢,总不能如愿,一直到了天宝十载,仍是一无所得。

    我四十岁生日那天,朋友们请我去曲江游玩庆祝。

    船行到了一半,岸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