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章
关灯
小
中
大
其实关于初三生们要上什么高中,很多家长和孩子都心中有数了。
这样的‘三者面谈’就是走一个过场,让老师和家长、学生做一个最后的确认。
但也的确有家长不了解,也不具备做这种决定的常识,而且学生本人也很纠结...这时候,‘三者面谈’就是很有意义的了。
林千秋自己算是走过场的那类吧,毕竟她的目标是很清晰的,而妈妈林美惠又完全以她的意愿为主。
林美惠本来就不是强势的母亲,过去丈夫在世时,孩子们的未来都是丈夫决定的。
现在丈夫不在,长子也离家出走了,林千秋只要表现出独立自主的一面,她就跟着林千秋的意思走了当然,这也是因为林千秋的选择都是好选择,挑不出毛病来。
林千秋和林美惠周日来到学校时,是下午一点左右。
按照三年A班‘三者面谈’的时间安排表,她们大概是下午一点半左右轮到。
不过为了不迟到,也为了显得尊重,还是提前了半个小时来。
多数学生和家长也是这样的,所以教室外面的椅子上,总有正等待的学生和学生家长。
是的,也没有专门的接待室,‘三者面谈’就是在教室进行的。
这一点林千秋也早知道了,毕竟这就是周六放学前,学生们一起布置的拿了六把椅子在教室外靠墙摆着,可以给早到的学生和家长用。
教室里的话,桌椅都尽量靠后紧挨着,留出前面一半的空地。
然后空地上用一排桌子做一个‘办公桌’,老师可以在‘办公桌’后就坐,‘办公桌’前也有两把椅子,来商谈的学生和学生家长就坐在这儿。
林千秋和身着正装的林美惠在空着的座椅上坐下,还和一旁坐着的同学、同学妈妈点头打了个招呼。
然后等待的过程中,就听到旁边的妈妈一个劲地说:“...我知道你很担心去美国后会不适应,但你姐姐也说过了,相比起国内的高中,国外的高中更轻松,也更适合你。
爸爸妈妈其实也是不忍心你在国内吃苦,你哥哥姐姐念高中那三年,实在是太苦了......” 林千秋大概知道这个同学的家境,似乎是在班上数一数二的那种,所以可以支持孩子高中出国也不奇怪。
不过看这个同学的意思,似乎是一点儿也不想去国外以此时日本人对国外的向往,这还挺少见的呢。
不过,十几岁的少年少女,不愿意去一个陌生的,还没有家人关照的地方,也很正常。
再说了,这个同学可是‘佐藤广治’,就是东海中学林千秋这届,历次考试蝉联第一的学霸。
以人家的学力,虽说还是要吃考大学的苦,但当下说不定是觉得问题不大的。
后面听着听着,感觉佐藤广治快要和他妈妈吵起来了。
林千秋想了想,打断道:“伯母,刚刚听您说,是打算让佐藤君去美国读高中吗?” “是啊...你们还小,不懂日本国内的教育有多辛苦。
觉得现在国三考学已经很辛苦了?事实上,如果目标是顶级名校,未来高中三年,每一年都会比现在更辛苦。
这孩子的哥哥还复读了一年,那实在是......” 从这位母亲的语气林千秋能感觉到,孩子考学的那些年,不只是孩子苦,家长也是一起苦过来的。
林千秋先赞同了这位母亲的话,然后才说:“出国读书的机会很难得啊,能增长见识真的很好......." "不过,如果是为了让佐藤君轻松一些,这才送他去美国读书的,这个目的恐怕很难达成呢。
其实美国的‘快乐教育’,也只是公立学校的‘快乐教育’而已,私立学校,特别是好的私校,那里的学生也是一个比一个辛苦哦。
” 这个观点在此时可不常见,
这样的‘三者面谈’就是走一个过场,让老师和家长、学生做一个最后的确认。
但也的确有家长不了解,也不具备做这种决定的常识,而且学生本人也很纠结...这时候,‘三者面谈’就是很有意义的了。
林千秋自己算是走过场的那类吧,毕竟她的目标是很清晰的,而妈妈林美惠又完全以她的意愿为主。
林美惠本来就不是强势的母亲,过去丈夫在世时,孩子们的未来都是丈夫决定的。
现在丈夫不在,长子也离家出走了,林千秋只要表现出独立自主的一面,她就跟着林千秋的意思走了当然,这也是因为林千秋的选择都是好选择,挑不出毛病来。
林千秋和林美惠周日来到学校时,是下午一点左右。
按照三年A班‘三者面谈’的时间安排表,她们大概是下午一点半左右轮到。
不过为了不迟到,也为了显得尊重,还是提前了半个小时来。
多数学生和家长也是这样的,所以教室外面的椅子上,总有正等待的学生和学生家长。
是的,也没有专门的接待室,‘三者面谈’就是在教室进行的。
这一点林千秋也早知道了,毕竟这就是周六放学前,学生们一起布置的拿了六把椅子在教室外靠墙摆着,可以给早到的学生和家长用。
教室里的话,桌椅都尽量靠后紧挨着,留出前面一半的空地。
然后空地上用一排桌子做一个‘办公桌’,老师可以在‘办公桌’后就坐,‘办公桌’前也有两把椅子,来商谈的学生和学生家长就坐在这儿。
林千秋和身着正装的林美惠在空着的座椅上坐下,还和一旁坐着的同学、同学妈妈点头打了个招呼。
然后等待的过程中,就听到旁边的妈妈一个劲地说:“...我知道你很担心去美国后会不适应,但你姐姐也说过了,相比起国内的高中,国外的高中更轻松,也更适合你。
爸爸妈妈其实也是不忍心你在国内吃苦,你哥哥姐姐念高中那三年,实在是太苦了......” 林千秋大概知道这个同学的家境,似乎是在班上数一数二的那种,所以可以支持孩子高中出国也不奇怪。
不过看这个同学的意思,似乎是一点儿也不想去国外以此时日本人对国外的向往,这还挺少见的呢。
不过,十几岁的少年少女,不愿意去一个陌生的,还没有家人关照的地方,也很正常。
再说了,这个同学可是‘佐藤广治’,就是东海中学林千秋这届,历次考试蝉联第一的学霸。
以人家的学力,虽说还是要吃考大学的苦,但当下说不定是觉得问题不大的。
后面听着听着,感觉佐藤广治快要和他妈妈吵起来了。
林千秋想了想,打断道:“伯母,刚刚听您说,是打算让佐藤君去美国读高中吗?” “是啊...你们还小,不懂日本国内的教育有多辛苦。
觉得现在国三考学已经很辛苦了?事实上,如果目标是顶级名校,未来高中三年,每一年都会比现在更辛苦。
这孩子的哥哥还复读了一年,那实在是......” 从这位母亲的语气林千秋能感觉到,孩子考学的那些年,不只是孩子苦,家长也是一起苦过来的。
林千秋先赞同了这位母亲的话,然后才说:“出国读书的机会很难得啊,能增长见识真的很好......." "不过,如果是为了让佐藤君轻松一些,这才送他去美国读书的,这个目的恐怕很难达成呢。
其实美国的‘快乐教育’,也只是公立学校的‘快乐教育’而已,私立学校,特别是好的私校,那里的学生也是一个比一个辛苦哦。
” 这个观点在此时可不常见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