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章 车同轨杀(交通垄断)

关灯
    函谷关驰道的青石板上,车轮碾过铁钉的脆响惊飞寒鸦。

    三辆载着大秦商队的马车突然失控,车轴断裂声中,装满盐铁的陶罐摔成碎片——这是本月第三起“车轴断裂案”,断裂处的锯痕在月光下泛着冷光。

     “陛下,嬴虔的人在车轮辐条里嵌了银屑。

    ”蒙恬捡起断裂的车轴,指尖划过辐条接口处的细缝,“他们算准了新驰道的车距,故意让旧车轴无法适配。

    ” 李岩盯着地上的车辙印,新制的青铜车轴模具在腰间泛着冷光:“告诉百工署,从今日起,所有车轮辐条必须刻上‘十二寸半’的标准齿纹,敢用非标车轴者,车轮当场绞碎。

    ” 一、轨距绞杀 咸阳宫前的广场上,百辆不同轨距的马车挤成一团。

    嬴虔的驷马高车停在宫门前,车轮宽度比标准轨多出三寸:“陛下要搞‘车同轨’?我嬴氏的马车跑了三代,岂是说改就改?” “三代?那便让你的马车见识见识大秦的新三代。

    ”李岩挥手,百工署的匠人推出青铜框架的“轨距校准机”,齿轮转动间,嬴虔的车轮被强行卡入标准轨,车辕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嘎声,“从函谷关到陇西,新驰道全铺了青铜轨槽,车轮不合轨,连函谷关的城门都进不去。

    ” 更让贵族们窒息的是,李岩同时推出“车籍符”:每辆车的车轴都要烙上十二州的编号,车轴钢印里嵌着磁石,经过驿站时,青铜门闩会自动识别——这招“磁石认轴”,直接掐断了旧贵族的私运通道。

     二、驿站狂飙 霜降次日,咸阳至九原的首条“轨路”通车。

    李岩亲自登上百工署研制的“机械驿车”,车底的青铜齿轮与轨槽咬合,二十匹骏马拉动的车厢竟比寻常马车快出三倍。

    当驿车经过第一个驿站时,墨者学徒抛出的“信鸽竹筒”精准落入车厢暗格,筒身刻着的轨距符号,正是最新的军情密语。

     嬴虔的密探混在围观人群中,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