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章
关灯
小
中
大
发现,流民也并未逃走,只是目光呆滞地坐在歌女残缺的遗骸旁,嘴里一边咀嚼一边说,还饿,还饿。
事后,此人被关入大牢,但无论官吏如何审问上刑,他都始终不记得自己曾经吃人,只是反复说,那日他在阁楼里,吃的是山里的蘑菇。
故事说到一半,废屋里的众人都已是脸色铁青,南天烛嘴巴开开合合,最后竟是没能说出一个字。
曹野自是不会告诉众人他的真实身份,只称此事是他听闻的民间轶闻,又叹了口气:“我先前一直未想到这上头,因为这毕竟是十七年前的旧事了……之后,蜀州下了几场大雨,地里的粮食终于长了出来,加上朝廷赈灾,百姓们也开始有了存粮,此事便就此揭过,只是,当日蜀州究竟死了多少人,其实至今也没有一个定数。
” 勾娘拿出先前从南天烛那里得来的肉仙,用水泡开,发现肉仙无论是色泽还是质感都同肉块无异。
她轻轻吸了一口气:“若是几月不曾落雨,山中又怎么可能长得出蘑菇,换言之,当日让蜀州百姓撑下去的恐怕并非是真的蘑菇,而是某种长的和蘑菇很像,吃起来味道也很鲜美的东西……” 事到如今曹野已然明白,为何许多蜀州百姓明明不进油水却对肉仙如此痴狂。
这一切的开始,便是十七年前的那场饥荒。
大灾之中,连官差的马匹都能被劫去杀来吃,可见当时的百姓早已饿红了眼,在山中的野草树皮都被吃干净后,留给他们的选择其实也只有一个。
岁大饥,人相食。
曹野幼时在书中读来的这六字,如今想来却只让人心惊万分。
若非到万不得已,人又怎么会想去吃自己的同胞? 古有百姓析骸而爨,易子而食,图的也无非是个心理安慰,毕竟,人一旦踏过那条戒律,心智便很容易溃散,或许不久就疯了。
为了活下去,深陷绝境的饥民们必须要想出办法,故而,他们才会将人肉想成是山间长出的肉菇,用其相似的外表来麻痹自己,一直到灾年过去。
然而,人心却不同于干涸的大地,不会因为饥荒过去就迅速合拢。
那些曾经吃过人的蜀州百姓们虽然活了下来,但从今往后,却是再也沾不了半点荤腥,甚至在他们家中还有戒律,不但老人不能吃肉,新生的孩童也不能,他们日复一日折磨自己,只为了赎清当年那一口肉汤的罪过。
恐怕,也正是因为这种畸形的传统,给长生教的兴起奠定了基础。
毕竟,经历过十七年前灾荒的老人也就算了,要指望家中不知秘辛的后人遵循当年定下的戒律,这显然有违人性。
蜀州百姓也便在此时想出了一个替代品。
肉仙。
说来讽刺,十七年前,百姓们为活下去,将血肉
事后,此人被关入大牢,但无论官吏如何审问上刑,他都始终不记得自己曾经吃人,只是反复说,那日他在阁楼里,吃的是山里的蘑菇。
故事说到一半,废屋里的众人都已是脸色铁青,南天烛嘴巴开开合合,最后竟是没能说出一个字。
曹野自是不会告诉众人他的真实身份,只称此事是他听闻的民间轶闻,又叹了口气:“我先前一直未想到这上头,因为这毕竟是十七年前的旧事了……之后,蜀州下了几场大雨,地里的粮食终于长了出来,加上朝廷赈灾,百姓们也开始有了存粮,此事便就此揭过,只是,当日蜀州究竟死了多少人,其实至今也没有一个定数。
” 勾娘拿出先前从南天烛那里得来的肉仙,用水泡开,发现肉仙无论是色泽还是质感都同肉块无异。
她轻轻吸了一口气:“若是几月不曾落雨,山中又怎么可能长得出蘑菇,换言之,当日让蜀州百姓撑下去的恐怕并非是真的蘑菇,而是某种长的和蘑菇很像,吃起来味道也很鲜美的东西……” 事到如今曹野已然明白,为何许多蜀州百姓明明不进油水却对肉仙如此痴狂。
这一切的开始,便是十七年前的那场饥荒。
大灾之中,连官差的马匹都能被劫去杀来吃,可见当时的百姓早已饿红了眼,在山中的野草树皮都被吃干净后,留给他们的选择其实也只有一个。
岁大饥,人相食。
曹野幼时在书中读来的这六字,如今想来却只让人心惊万分。
若非到万不得已,人又怎么会想去吃自己的同胞? 古有百姓析骸而爨,易子而食,图的也无非是个心理安慰,毕竟,人一旦踏过那条戒律,心智便很容易溃散,或许不久就疯了。
为了活下去,深陷绝境的饥民们必须要想出办法,故而,他们才会将人肉想成是山间长出的肉菇,用其相似的外表来麻痹自己,一直到灾年过去。
然而,人心却不同于干涸的大地,不会因为饥荒过去就迅速合拢。
那些曾经吃过人的蜀州百姓们虽然活了下来,但从今往后,却是再也沾不了半点荤腥,甚至在他们家中还有戒律,不但老人不能吃肉,新生的孩童也不能,他们日复一日折磨自己,只为了赎清当年那一口肉汤的罪过。
恐怕,也正是因为这种畸形的传统,给长生教的兴起奠定了基础。
毕竟,经历过十七年前灾荒的老人也就算了,要指望家中不知秘辛的后人遵循当年定下的戒律,这显然有违人性。
蜀州百姓也便在此时想出了一个替代品。
肉仙。
说来讽刺,十七年前,百姓们为活下去,将血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