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章 下一个目标:怼到老朱吐血【周一8~18点更四章一万二】

关灯
    朱棣皱了皱眉头,跟着朱元璋走了出去。

     只见大殿外,李原名带领六个御史大夫还有五位文官跪在了地上。

     听到脚步声,李原名忙整理了一下衣衫,和其余同僚们跪拜了朱元璋以及太子殿下,还有四位藩王。

     老朱家的人几乎都在,不对,嫡生子都在。

     朱棣面露不悦,看着跪在地上的李原名思绪飘得很远。

     朱棣对他印象很深刻。

     李原名在洪武15年,开始担任的是御史,后来因为功绩升做礼部尚书。

    【这一点与历史不符,洪武二十年才升礼部尚书,大家看个乐子得了,别太较真】 李原名为人最为圆滑,而且平时为人处事,滴水不漏。

     此人颇有些本事,当御史的时候就巧言令色,充当外交官的角色。

     曾经出使过高丽安南,并且处理相当得当,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。

     随后才一路飙升为礼部尚书。

     说实话,在短短的一年间,就能爬上礼部尚书的位置,也绝非寻常人。

     明朝的礼部尚书是重要官职,负责的是国家礼仪祭祀等等事务,通常是由翰林院的儒臣担任。

     而且,礼部尚书和东宫的关系密切。

     黄子澄作为东宫伴读已经下线了。

     朱标一眼看中了李原名,想要将其纳入到自己手下。

     还没来得及动手,已经被吕氏占了先。

     换句话说,现在的李原名过来目的很明确。

     就是为吕氏喊冤叫屈,更是为吕氏三族冤死的200余人鸣不平。

     至于他带来的几位御史大夫,都是之前自己的同事。

     彼此之间关系很好。

     按理说,吕氏下线,李原名应该赶紧抱太子的大长腿。

     但吕氏一族被诛灭三族,让这些人看到了危险。

     若是他们再束手旁观,迟早会落到他们头上。

    陛下这个苗头不好。

     不是说要偏向于他们文官,不是说要让他们的地位高于淮西武将? 怎么突然之间风向变了? 那一群猛将,少说也得有30余人,完全是不讲道理的一批。

     跟他们吵架,简直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。

     再加上常遇春的复活,又让他们文官感到了巨大的威胁。

     常遇春是淮西武将的主力,他的复活,一人可抵得上30人。

     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穿着龙袍下葬的将军。

     在经历了常氏的复活之后,大家也接受了常遇春。

     今日过来联合诸位御史大夫,就是想向朱元璋讨个说法。

     “诸位爱卿平身,夜色已深,不知诸位爱卿有何贵干?” 朱元璋明知故问,朱家五位兄弟凝眉深锁。

     按照事先商量好的,李原名直接点明来意。

     “启禀陛下,微臣等诸位听说吕氏被灭了三族。

    敢问陛下,那吕氏是犯了何过错?” 说到这里,朱家其余四位兄弟突然明白了吕氏也不出现的原因。

     这个结论把他们吓了一跳。

     吕氏竟然被诛灭三族了。

     不对,吕氏不是太子妃吗? 常大嫂还没恢复太子妃的身份,那吕氏又是怎么死的? 一连串的疑问,让他们摸不着头脑。

     马车进入到应天府朱雀大街时,他们也曾听到大街上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