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有心儀的太子妃?

关灯
    子的表妹。

     另一位則是武定侯第三女宋明慧,武定侯乃直隸總督兼兵部尚書,也是如今朝堂最炙手可熱的權臣。

     乾清宮總管太監常英適時呈上來一份花名冊,“啟稟陛下,今日被記名的七位秀女都登記在冊了,陛下可要瞧瞧?” 皇帝先淡淡地瞥了眼對面正沉浸在棋局中的少年,隨即才接了過來。

     銳利如鷹隼的眼眸一目十行,很快便將花名冊掃了個遍。

     看到末尾處,他劍眉微挑,似乎有些意外。

     花名冊前六名秀女皆是勳貴高官之女,唯獨第七名,僅是個正五品銀台參議家的女兒。

     皇帝視線落在“楊謙行”三個字上,忽而眸光微動。

     他對這人的印象很深。

     楊謙行是承明九年的科舉進士,排名二甲第一,俗稱傳臚,僅次狀元、榜眼、探花。

     約莫四年前,他在翰林院任編修時曾上奏過一篇關於賦稅改革的文章。

     因其文章用詞犀利大膽,切中要害,皇帝極為賞識,當即下詔將楊謙行升至正五品銀台參議。

     皇帝儼然是要將楊謙行納為親信之一。

     “銀台”是通政司的俗稱,專門溝通內廷與外朝。

     所有官員呈遞的奏章皆先交往通政司,由通政司檢查過再轉交到內閣,避免閣臣直接與官員相勾結。

     可惜不出一月,楊謙行便喪父丁憂,被迫遠離朝堂。

     其中似乎另有蹊蹺,像是有人故意打斷他提議的賦稅改革。

     皇帝心知楊謙行提議的“攤丁入畝”勢必會觸動天下所有鄉紳豪強的利益,本也打算徐徐圖之,循序漸進,便沒有打草驚蛇。

     此番選秀,薑太后將楊謙行之女記名留選,倒是誤打誤撞合了他的意。

     太子蕭琂仍全神貫注緊盯著棋局,經過深思熟慮,才終於執起白子放在偏向正中的空位。

     對弈如戰場,一個不慎滿盤皆輸。

     他迫切地想要戰勝父親,以此證明自己羽翼已豐。

     可見父親遲遲沒有動作,蕭琂不解地喚了一聲“父皇”。

     皇帝抬眸看向他,語氣平淡,仿佛在閑話家常,“子安如今可有心儀的太子妃人選?” 子安,是皇太子蕭琂的表字。

     蕭琂聞言心底微微一沉,明白父親是在不動聲色地逼他表明立場。

     太后屢次三番勸他選徐氏女,以此拉攏他的嫡母莊賢皇后徐氏與魏國公府的勢力。

     但這顯然是在違逆父親的意思。

     莊賢皇后徐氏是他的嫡母,卻非當今聖上的皇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