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5章
关灯
小
中
大
城内乱了一整天,那些原先在京都城内的大户有逃走的,也有在城内走关系联络人脉的。
天下如今又改换秦王当家了,想要做官的,想要往上爬的依旧不在少数,所以有趁乱逃走的,自然也有趁乱想要抓住机会的。
留在城内的权贵也是一半一半。
至于当年同太皇太后娘家一同围剿成王的势力,也早就已经被丞相铲除。
可以说秦王同他们无怨无仇,想是不至于杀人灭族。
至多就是因着立场的缘故,这段时间城内外两方势力有过对峙罢了。
不过秦王如今都已经顺利进京了,大部分权贵、官员还是觉得秦王现在的当务之急应当是稳定朝堂,所以不至于大开杀戒。
天下大乱,说到底还是百姓兜底苦难,跟他们这些当官的、贵族又有多大的关系? 城内稳定了,小皇帝放下消息重新恢复上朝。
那小皇帝还在,官员们自然也照旧上朝。
这日上朝宣布了三件事。
第一件事,太皇太后宣布秦王辅佐小皇帝。
第二件事,小皇帝宣布不追究丞相余党。
第三件事,各人官职基本保持不变,只换了几个秦王的心腹上来。
在朝官员最重视的自然是自己当初同丞相关系好,会不会因此受到牵连而失去性命。
如今秦王让小皇帝宣布了这几件事,意思就是对他们既往不咎。
如此,原本对丞相誓死效忠的势力,也基本都被秦王“感化”了。
又过两日,朝野基本稳定后,小皇帝忽然下旨,说陆家老太太温氏,慷慨捐赠银十余万两。
皇帝被她的人品所感动,又感念她会教育孩子,家中所有男儿,考科举的考科举,参军的参军,无一不成才。
为了表示奖励,特将温如玉提了诰命,封她为平阳郡太夫人。
按照温如玉对这个朝代的认识,这应该是个二品诰命。
再往上就得是三公、王侯、一品官的母亲所能被封的“国夫人”了。
温如玉懂的历史不多,但她也知道这绝对是一个特别高的荣誉。
不是每个给皇帝捐赠十万两银子的女性,都可以拥有这么高的诰命的。
就温如玉所知,南北朝时期,南朝有一位冼夫人是文武双全,武勇非凡。
曾经带兵多次打败敌军,战斗力、带兵能力不
天下如今又改换秦王当家了,想要做官的,想要往上爬的依旧不在少数,所以有趁乱逃走的,自然也有趁乱想要抓住机会的。
留在城内的权贵也是一半一半。
至于当年同太皇太后娘家一同围剿成王的势力,也早就已经被丞相铲除。
可以说秦王同他们无怨无仇,想是不至于杀人灭族。
至多就是因着立场的缘故,这段时间城内外两方势力有过对峙罢了。
不过秦王如今都已经顺利进京了,大部分权贵、官员还是觉得秦王现在的当务之急应当是稳定朝堂,所以不至于大开杀戒。
天下大乱,说到底还是百姓兜底苦难,跟他们这些当官的、贵族又有多大的关系? 城内稳定了,小皇帝放下消息重新恢复上朝。
那小皇帝还在,官员们自然也照旧上朝。
这日上朝宣布了三件事。
第一件事,太皇太后宣布秦王辅佐小皇帝。
第二件事,小皇帝宣布不追究丞相余党。
第三件事,各人官职基本保持不变,只换了几个秦王的心腹上来。
在朝官员最重视的自然是自己当初同丞相关系好,会不会因此受到牵连而失去性命。
如今秦王让小皇帝宣布了这几件事,意思就是对他们既往不咎。
如此,原本对丞相誓死效忠的势力,也基本都被秦王“感化”了。
又过两日,朝野基本稳定后,小皇帝忽然下旨,说陆家老太太温氏,慷慨捐赠银十余万两。
皇帝被她的人品所感动,又感念她会教育孩子,家中所有男儿,考科举的考科举,参军的参军,无一不成才。
为了表示奖励,特将温如玉提了诰命,封她为平阳郡太夫人。
按照温如玉对这个朝代的认识,这应该是个二品诰命。
再往上就得是三公、王侯、一品官的母亲所能被封的“国夫人”了。
温如玉懂的历史不多,但她也知道这绝对是一个特别高的荣誉。
不是每个给皇帝捐赠十万两银子的女性,都可以拥有这么高的诰命的。
就温如玉所知,南北朝时期,南朝有一位冼夫人是文武双全,武勇非凡。
曾经带兵多次打败敌军,战斗力、带兵能力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