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章 打月饼 走亲戚

关灯
    随着八月初六的晨光悄然洒落,秋收的尾声也静悄悄地来到了顾子奕家。

    院子里,一幅忙碌又喜庆的景象热烈展开。

    老爸顾耀华天刚蒙蒙亮就起了床,在院子的一角,他熟练地摆弄着砖石,开始盘起炉台。

    这可不是普通的炉台搭建,而是一年一度打月饼的前奏,承载着老家传承多年的传统习俗。

    在那个物资不算充裕的年代,月饼都是自家亲手制作,每一块月饼里,都包裹着团圆的期许与甜蜜的祈愿,更是向亲人朋友传递深情厚谊的独特方式。

     顾家的月饼品类丰富多样,其中红糖月饼占了大头,还有提浆饼,也就是如今的五仁月饼等其他口味。

    红糖月饼以其甜而不腻、香醇浓郁的独特风味,稳稳占据着每年中秋节的“C位”,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角。

    而提浆饼,外皮酥软得恰到好处,内馅香甜可口,各种果仁的香气相互交融,同样深受家人和亲戚们的喜爱。

     今年,对于顾家而言,意义格外不同寻常。

    粮食迎来大丰收,家庭经济状况有了显着的好转,这使得他们有了更多的底气和余力,来准备比往年更多的月饼和提浆饼。

    顾耀华心里一盘算,决定做30斤面的月饼和10斤面的提浆饼。

    这数量一出来,比往年多出了不少,足够每个亲戚家都能品尝到顾家饱含心意的手艺。

     到了下午,制作月饼和提浆饼的大工程正式启动。

    顾耀华和老妈萧含玉站在厨房,一个负责和面,一个着手做馅料,两人手法娴熟,配合得相当默契。

    顾耀华双手有力地揉搓着面团,面团在他手中翻滚、舒展,不一会儿就变得光滑细腻;萧含玉则在一旁精心调配着馅料,红糖的甜香、果仁的醇厚,在她的巧手下慢慢融合。

    顾子奕和弟弟妹妹们也没闲着,负责包月饼和提浆饼。

    他们刚开始上手时,手法略显生疏,包出的形状也不太规整,但每一个动作都做得全神贯注、一丝不苟。

    他们先把面团搓成圆润的小球,再小心翼翼地包上馅料,接着放入模具中,用力按压成型。

    看似简单的步骤,实则需要十足的技巧和耐心,稍不注意,馅料就可能露出来,或者形状不够美观。

    不过,经过一番努力,一个个精致的月饼和提浆饼还是在他们手中诞生了,虽然模样比不上糕点店里的那般规整,却充满了家的温度。

     八月十二的清晨,阳光轻柔地洒在大地上,顾子奕和老妈萧含玉、三弟顾子强迎着晨光,踏上了前往姥姥家的路。

    虽说姥姥家距离只有二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