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章 察举放榜,猎场春狩
关灯
小
中
大
四月下旬,各地方举荐的人才皆已赴京备考,延平二年察举进入尾声。
读书的条件不是家家皆有,此等制度下获得名额的多为官宦子弟,亦或出身名门。
少有不论出身者,德才声望缺一不可。
大昱疆土幅员辽阔,坐拥十七州,州下设郡、国;其下设县,县下置乡。
开国之时仍处乱世,不过九州。
在历代帝王统治下,不断收复开拓,扩充版图,亦引入耐旱且产量高的作物。
能够饱腹的平民愈来愈多,人口稳步增长,一州平均下来,也有百万。
而每次能够录取之人,不过百人。
欲为官,不可谓鱼跃龙门。
青州乐安国几近临海,云贵人之父云翰彦昼夜兼程,终是赶到京城,交了试卷之后排在中后的位次,等待皇帝亲自选拔。
四月二十七日,他于殿内参加策问。
崇明殿,陆丹恂端坐于龙椅之上,面前桌案上摆放的,正是此次察举中选出的优秀试卷。
他随手翻阅着,尽管考题出的刁钻,但还是发现了一些不错的苗子。
试卷中答者论及农事,言“谷物之流其能几何,灾害与农时并举,今朝四野之旷,南方少收,北方大收,恐有民乱。
” 笔锋犀利,措辞大胆。
又翻阅了几张试卷,发现这些考生皆是才华横溢,学识渊博,他心中颇感欣慰。
直到梁冠进来启奏。
“启禀皇上,殿外候考的考生云翰彦已至。
” “宣。
” 陆丹恂合上面前厚厚的试卷。
梁冠躬身行礼,领命退了出去。
片刻后,云翰彦便在带领下来到殿内,一身褐色袍服,相貌堂堂,发须已半白,恭敬地跪在地上。
“草民参见皇上。
” “平身。
” 云翰彦起身,垂首而立。
陆丹恂开口问策,论及农事,讲究实效。
云翰彦不慌不忙,侃侃而谈。
他本就精通农事,又曾多次实地考察,所言皆是切中要害,鞭辟入里。
陆丹恂听得认真,这策论显然是下了功夫研究。
“如今南方诸州春耕时
读书的条件不是家家皆有,此等制度下获得名额的多为官宦子弟,亦或出身名门。
少有不论出身者,德才声望缺一不可。
大昱疆土幅员辽阔,坐拥十七州,州下设郡、国;其下设县,县下置乡。
开国之时仍处乱世,不过九州。
在历代帝王统治下,不断收复开拓,扩充版图,亦引入耐旱且产量高的作物。
能够饱腹的平民愈来愈多,人口稳步增长,一州平均下来,也有百万。
而每次能够录取之人,不过百人。
欲为官,不可谓鱼跃龙门。
青州乐安国几近临海,云贵人之父云翰彦昼夜兼程,终是赶到京城,交了试卷之后排在中后的位次,等待皇帝亲自选拔。
四月二十七日,他于殿内参加策问。
崇明殿,陆丹恂端坐于龙椅之上,面前桌案上摆放的,正是此次察举中选出的优秀试卷。
他随手翻阅着,尽管考题出的刁钻,但还是发现了一些不错的苗子。
试卷中答者论及农事,言“谷物之流其能几何,灾害与农时并举,今朝四野之旷,南方少收,北方大收,恐有民乱。
” 笔锋犀利,措辞大胆。
又翻阅了几张试卷,发现这些考生皆是才华横溢,学识渊博,他心中颇感欣慰。
直到梁冠进来启奏。
“启禀皇上,殿外候考的考生云翰彦已至。
” “宣。
” 陆丹恂合上面前厚厚的试卷。
梁冠躬身行礼,领命退了出去。
片刻后,云翰彦便在带领下来到殿内,一身褐色袍服,相貌堂堂,发须已半白,恭敬地跪在地上。
“草民参见皇上。
” “平身。
” 云翰彦起身,垂首而立。
陆丹恂开口问策,论及农事,讲究实效。
云翰彦不慌不忙,侃侃而谈。
他本就精通农事,又曾多次实地考察,所言皆是切中要害,鞭辟入里。
陆丹恂听得认真,这策论显然是下了功夫研究。
“如今南方诸州春耕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