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5章 真真假假

关灯
    细密的雨丝像织锦一样交织着,纷纷扬扬地洒落在大地上。

    陈生撑起一把精致的油纸伞,伞面上绘着淡雅的水墨画,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。

    他身旁的孙雨也撑起了一把同样的油纸伞,两人并肩走在湿漉漉的青石板路上,脚下的石板被雨水冲刷得有些滑腻。

     远处的戏楼在雨幕中若隐若现,楼前的红灯笼高高挂起,在雨中晕染出一片朦胧的血色光晕。

    那光晕在空气中弥漫开来,给整个场景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凄凉。

    隐约间,戏楼里传来咿咿呀呀的唱戏声,那婉转的唱腔在雨中回荡,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隧道,诉说着古老的故事。

     "这灵韵戏班当真古怪。

    "陈生压低声音,"昨日我托人打听,竟无人能说清他们何时来的京城。

    有说三月的,有说半载的,更奇的是..."他顿了顿,伞面被雨点敲得噼啪作响,"几个老主顾信誓旦旦说戏班已在京中十年有余。

    " 孙雨袖中的手指微微发颤。

    她今晨对镜梳妆时,发现右腕内侧浮现一道淡金色细痕,形如门扉轮廓。

    此刻那处皮肤正隐隐发烫,像是有人用香头在慢慢炙烤。

     "左捕头可曾到了?"她张望四周。

    街角卖炊饼的老汉、檐下躲雨的货郎,个个都似寻常百姓,却又都像暗藏鬼胎。

     陈生摇头,伞沿雨水串珠般坠下:"六扇门行事诡秘。

    不过......"他忽然捏紧伞柄,"你看戏楼二楼窗口。

    " 孙雨的目光顺着那道视线看去,穿过细密的雨丝,落在了一扇雕花窗棂之后。

     那扇窗户半掩着,透过朦胧的雨幕,隐约可见一个身影。

    那是一个男子,他的面庞被半张面具遮住,只露出了一双深邃而锐利的眼睛,正居高临下地俯瞰着街道。

     尽管隔着雨幕,但孙雨还是能够清晰地看到男子右颊上那道狰狞的疤痕,宛如一条蜈蚣盘踞其上,给人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。

     就在孙雨凝视着那男子的时候,仿佛感觉到了他的注视,男子的身体突然微微一动,像是察觉到了有人在窥视他。

    紧接着,他如同幽灵一般迅速地向后退去,眨眼间便消失在了黑暗之中,只留下窗纸上那微微晃动的剪影,仿佛是他离去时的最后一丝痕迹。

     "是林班主。

    "孙雨喉头发紧,"他在等我们。

    " 戏园内檀香混着霉味扑面而来。

    陈生递上伪造的名帖,说是苏州来的丝绸商,特意慕名观赏灵韵戏班的《牡丹亭》。

    班杂役引他们入座时,孙雨注意到戏台两侧的楹联颇为怪异: "假作真时真亦假,无为有处有还无" 字迹殷红如血,在灯笼映照下竟似在缓缓蠕动。

    她正欲细看,忽然被人撞了下肩膀。

    转头见是个戴斗笠的汉子,低头匆匆走过,却在擦身时往她掌心塞了张字条。

     "左捕头。

    "陈生以目示意。

    果然那人在角落坐下,斗笠边缘露出半截刀鞘。

     只听得台上锣鼓声突然如暴风骤雨般响起,那声音震耳欲聋,仿佛要冲破人的耳膜。

    杜丽娘在这喧闹的锣鼓声中,轻盈地迈着步子走上了舞台。

     她的步伐如同风中摇曳的莲花一般,轻柔而优雅,每一步都似乎蕴含着无尽的韵味。

    她身上的水袖随着她的动作翩翩起舞,如同两只灵动的蝴蝶,上下翻飞,美不胜收。

     然而,就在这看似完美的表演中,孙雨却突然注意到了一个细节——杜丽娘面具下的眼睛。

    那是一双空洞无神的眼睛,没有丝毫的生气和情感,就像是被抽走了魂魄的人偶一般,让人不寒而栗。

    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,每当杜丽娘转身时,她投射在屏风上的影子总会慢上半拍,而且那影子的形状也异常扭曲,仿佛是一个鬼魅在屏风后窥视着众人。

     "那影子......"陈生刚开口,戏园突然一片漆黑。

    黑暗中只听杜丽娘唱道:"则为你如花美眷,似水流年......"声音忽远忽近,竟似有十几个声音在同时吟唱。

     孙雨腕上金痕骤然灼痛。

    她借着忽明忽暗的灯光,看见字条上左超潦草的字迹:"班主不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