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章 厚待火器

关灯
    正德二年二月廿一,卯时的雪粒扑打在奉天殿檐角,如撒盐空中。

    朱厚照抚着御案上的「世职制诏稿」,指尖划过「火器匠人许子承父业,免其流徙」的朱批,忽然想起王巧儿昨夜密信中的「匠籍可固,匠心不可固」。

    他抬头望向丹陛下列队的杨廷和,老首辅紫霞帔帛上隐约可见蜡丸压痕——那是昨夜杨慎传递的「匠作条陈」。

     「宣旨。

    」朱厚照掷下诏书,黄绫在金砖上滑出优美弧度。

    张忠展开读道:「火器匠人着为「尚工世职」,子承父业,月粮八斗,免保甲……」 殿内响起此起彼伏的吸气声。

    周洪谟踉跄出列,冠带歪斜:「陛下!此制若行,恐成「匠户世卿」,乱了祖宗法度!」 朱厚照冷笑:「祖宗法度?成祖爷设神机营时,可曾怕过「法度乱」?」他指了指杨廷和,「杨首辅的条陈朕已准了,火器匠人可收徒授艺,但绝技需报备尚工监。

    」 杨廷和捏紧笏板,听见「收徒授艺」四字略松口气。

    这是他昨夜与杨慎推敲的折中方案:既避免技艺外流,又给匠人上升通道。

    「陛下圣明,」他长揖,「老臣请令尚工监刻《匠作征信录》,凡绝技传承者,皆可留名青史。

    」 ※※※ 巳时三刻,尚工局内一片哗然。

    牛二虎将诏书摔在铸铜坊案上:「百两银脱籍?咱祖孙三代攒的钱都不够,这哪是脱籍,分明是把咱们困在宫里当牲口!」匠人纷纷应和,唯有王巧儿盯着诏书中的「留名青史」四字,竹笔在「工」字火漆印旁画了个圈。

     「都消停些。

    」她敲了敲铜锭,「世职制有三利:月粮翻倍、可收外姓徒、老弱匠户由朝廷供养。

    」她展开杨慎送来的《征信录》样本,「瞧这留名栏,能让后世知道咱们铸过什么炮、改良过什么技。

    」 「可咱想当自由民!」有人闷声抱怨。

     王巧儿忽然提高声音:「自由民?纳不起百两银,就得一辈子背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