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章

关灯
    到了文墨铺子,因着徐家给的那绣样的确繁杂,为方便勾线,温瑜买了一支极细的狼圭笔,店家见她买那笔,便猜到她是要作画用,极为热络地又拿出一管羊毫笔来,说若买这一套,便再赠她些宣纸。

     温瑜本是要婉拒的,但转念一想,若得闲画几幅兰草图或是墨竹图卖了换钱,多少也是一笔进项。

     那地痞都能猜到她识字了,她若再会作画,应是也能搪塞过去的,他顶了天能猜到自己原先的家境还算殷实。

     先前藏拙是怕招人惦记,惹来麻烦,但同萧家母子这几日相处下来,她发现那母子二人并非歹人,便也不如之前那般戒备了。

     眼下她联系不上亲信,当务之急自是要想法子多赚银子傍身。

     她买下两支毛笔,店家乐呵呵的将纸墨一并包好递与他们时,侯小安倒是颇为肉疼地问了句:“这筷子粗的木管上镶点毛,就要卖个上百文,我要是会制笔,我都摆个摊卖笔去了!” 店家笑道:“小兄弟这话说的,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,既是文房里的四宝之一,它贵自是有它贵的道理的。

    ” 侯小安很是无所谓地道:“反正不是咱普通人家能用得起的。

    ” 店家又笑:“家中若是供出个读书人,考上科举进了仕途,那可不就福泽三代了嘛!” 温瑜接过笔盒的手微顿,按下了心底生出的几分波澜。

     她从前总听人说市井小民粗鄙愚昧,不识诗书,不辨大道,如夏虫般,庸庸碌碌,尚不知为何奔忙,便已过完一生。

     但真正到民间走过一遭后,她方知,温饱之欲尚难满足,谈何识诗书,辨大道? 笔墨纸砚于普通人家都是奢侈品,更何论学堂束脩。

     百姓目不识丁,该羞愧的不是他们,而是那些高居庙堂的人。

     温瑜从未如此迫切地盼着反贼尽快伏诛。

     唯有天下大定,父王登基后,方可在民间大力推行仁政。

     没了军需上的大笔开支,国库或许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