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

关灯
    微信公众号:图颜社每日更新小说资源 类型丰富,涉猎广泛,福利满满,偶尔吃肉~ 本作品来自互联网,本人不做任何负责,版权归作者所有,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。

     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 双城后传 文案:和阗白玉梨花盏,盏中碧绿的药似静静一泓春水,微微腾起酸甜的馥香。

      她微微吁了口气,两丸黑水晶似的眸子,凝望着眼前人,过了片刻才道:“皇上,何必费这样的功夫?”她素来玲珑剔透,何况他亦不打算隐瞒,便微生了笑意,道:“这药并不苦,吃下去立时气绝,不会叫你受半分罪。

    你放心,你去后朕自会好好待焕儿。

    ”她侧过脸去,瞧了一眼襁褓中的婴儿,婴儿睡得正沉,小脸被黄绫红里的襁褓映出晕红的喜气。

    刚刚来到这个世上不过两个时辰,哪里能知道前头千难万险,波诡云谲。

      便下床整衣,肃然行了大礼。

    殿中静到了极点,只闻她衣声窸窸窣窣,他并没有阻止,她礼毕便娉娉婷婷从容立起:“既然如此,臣妾领受皇上恩赐之前,唯有一事相求皇上。

    ”他脸上平静无任何表情:“你先说。

    ”  她声音清脆婉转,一如既往娇柔:“臣妾恳请皇上立刻下诏,立焕儿为太子,再请皇上禅位于太子,着晋王为摄政王辅政。

    ”  他眼中骤然寒光一闪,旋即平静如常,只是嘴角微微带出讥诮的弧度:“朕要是不答应呢?”  她嫣然一笑,绝世容光如能倾国倾城:“皇上不会不答应的。

    ”语气轻松似平日闲谈:“六辅相已经替皇上拟好了罪己诏,二十万禁军会让皇上答应的。

    ” 第1章 熙圣三年的那个秋天,似乎来得格外早些。

      不过几场疏疏的冷雨过后,满城枫槭的叶子已经红得透了,叫淡薄的日光一映,如炬如烛,照得整个中京九城,灼灼直欲燃起来一般。

    秋高气爽的天气,向城南出崇德门,八驷并驰的青石官道,走骡驮轿不过半个时辰的功夫,遥遥便可望见山顶上的三座高塔,玲珑似三枝错落有致的墨钗,插在青螺似的西觉山上。

    而香火绵延五百余年的大悲寺,依着山势,殿宇楼堂幢幢相衔,阶梯成叠,长廊蜿蜒,台阁相接,青瓦黄墙掩在参天树木间,缓缓的从山顶连绵的铺陈下来,一路疏疏密密,层层叠叠,直到山脚。

      大悲寺中植有桂花千余株,所以到西觉山赏桂,乃是中京秋日最雅致的韵事。

    驮轿甫出崇德门,似乎就已经隐约有甜如蜜的桂花香气,氤氲在秋日微凉的晨蔼中。

    等在西觉山脚的山门外下轿时,那桂花的香气,一丝丝一缕缕,仿佛香里渗着最稠的蜜胶,从四面八方浸染,浸透人的五脏六腑,连皮毛之下的骨头,都似要被这香气渗得酥了。

      山间风大,帷帽上雪色面纱被风吹得飘飘拂拂,鬓上一枝金蝉押发缀细细一绺流苏,也沙沙的打着面纱。

    由山门至大悲殿,原有九百余级青石台阶,阮湘虞扶着嬷嬷慢慢拾阶而上,每上一层阶,那桂花的香气便似更浓冽一分。

      这样晴好的秋日,赏桂正当时令,中京又盛好游冶,大悲寺中本应是歌吹为风,粉汗为雨,罗纨之盛,游人如织。

    此刻却冷冷清清,偶然听到隐约传来一声半声梵唱,便如深处山中的空谷幽寺一般。

    阮湘虞走得极慢,一个多时辰后才到半山,偶遇寺中僧侣,见着她面上不由微带讶异。

      阮湘虞想起今日早起时分,自己吩咐备轿至大悲寺,高嬷嬷亦是这般面露讶异,怔了怔才问:“通城里的人今天都去西坊看杜大人问斩,难道小姐不去看行刑么?”  杜左思自治熙元年入阁拜相,后又加授太子太傅,赏食郡王俸禄,天下人称之为“左相”,权倾朝野,显赫无比,实实已经位极人臣。

    然而就在半月之前,杜左思却以矫诏私调御营兵马、擅闯行宫的谋逆大罪下狱,这样的滔天大罪,经内阁合议,按律例拟定了凌迟处死,最后因天佑四年的庚辰之变,杜左思曾有过大功,恩出自上,改了斩立决。

      一说要在西坊口问斩“左相”,顿时轰动整个中京九城,男女老少,缙绅百姓,无一不早早赶去城西,看本朝开国三百余年来,第一位在西坊口被处斩的首辅。

      她淡淡的道:“杀人有什么好看的?”问高嬷嬷:“难道还要我再说一遍么?”  高嬷嬷唯唯称喏,连忙出来命人备妥了驮轿,就在倾城的人万人空巷涌往西坊时,唯有阮湘虞乘了青昵驮轿,高嬷嬷小轿随在后头,主仆一行不紧不慢出了崇德门,往大悲寺而来。

      青石阶洒扫的极净,莹透如岫玉一般,她锦绣双色芙蓉的鞋子,踏上去无声无息,阶畔都是疏疏密密的桂树,满枝满桠金黄的小花,簇簇团团,那香气几乎要将人熏得醉了。

    西觉山山势虽不险要,但渐行渐高,便如踏在一条青色巨龙的脊背之上,步步登天一般,一抬头遥遥已经可以看见气势宏伟的正殿,檐庑森严,正中悬着赤金九龙青地大匾,老远便可看见匾上写着斗大四个字:“是为大悲”,乃是本朝太祖皇帝御笔所书。

    其时已近午时,阳光正射在大悲殿的琉璃瓦上,灿然的反出光亮,更显殿宇气势雄浑。

      大悲殿前亦有两株极大的桂树,传为庆历年间所植。

    三百余年来,依旧枝繁叶茂,亭亭如盖,花枝荫翳庭中,一直延伸至檐下,香气馥郁。

    此时桂花荫底下,却有数人负手而立,都是一色的青色布衣,神色精悍,其中一人身形魁梧,回首望了他们一眼。

    即便隔着面纱,阮湘虞仿佛也能觉得那目光泠泠,于自己身上电光般一转。

      知客僧迎出来,她便去了帷帽,知客僧这才见着清丽的一张面庞,容貌虽美,眉目微蹙,却隐有无尽的心事一般。

    出家人信守三诫,当下收敛心智:“敢问女檀越,是前来本寺敬香礼佛,还是随喜游玩?”  她便还了一礼,十分客气的道:“师傅,小女子是来还愿的。

    ”  那知客僧道:“还要请女施主先往后苑暂歇片刻,此时大悲殿正有贵客。

    ”  一朵桂花,自枝头坠落,缓缓打着旋儿滑过她鬓畔,她不觉微笑道:“佛法面前,众生平等,何来所谓贵客?”  桂花落地无声,桂树下的那些青衣侍卫,皆听到了她这句话。

    阮湘虞觉得那道目光炯炯,又直往她看来。

    她微垂着脸,鬓上金蝉押发缀的细细一绺流苏,便如一簇桂蕊,颤颤的拂在风中,那知客僧陪笑道:“还请女施主行个方便,暂侯片刻。

    ”  她还未答话,忽闻殿中一声磬响,便如冰裂乍然,在桂花的甜郁幽静中堑然划出,令人心神一激。

    山中静谧,仿佛极远极远处依稀有闷如远雷的三声,声音太远太低,让她疑心自己是不是听错了,不由轻轻的喟叹一声。

      那些青衣侍卫皆须眉不动,重又眼观鼻鼻观心,可是神色警醒,分明全身都紧绷着,仿佛一群蛰伏于草丛的猎豹,随时可暴然而起。

    但寺院幽静,唯轻风徐徐,桂花香气更加浓冽。

      那知客僧正欲再劝说,忽闻细碎的脚步声传来,数人簇拥着一人,由一名年老僧人相伴,自大悲殿中出来。

    阮湘虞只见那老僧须眉皆银,形容枯槁,可是自有一种威严尊重之气,身披紫色袈裟,袈裟上竟用七宝镶嵌,便知是大悲寺的主持知性大师。

    知性大师年逾九十,被九城百姓视作“活佛”,近年来已经是轻易不再见外客,但见他相伴的那人,年纪不过二十余岁年纪,两侧鬓发竟然已经灰白,夹在其余乌黑的发间,显得甚是奇特。

    她不觉多看了一眼,但见那人卓然而立,虽只是一身寻常的荑缎褚袍,但刺绣精致,衣饰洁美,气度从容之余不经意流露出雍贵之态,分明是富贵中人。

    而花荫底那些青衣侍卫,尽皆恭敬垂手,想必都是这褚衣公子带来的仆从。

      心思尚未转完,忽一阵风过,吹得那桂树花叶漱漱作响,便如电光火闪,一道黑影形若鬼魅,疾劲带起气流锐不可挡,那疾风“唿”得扑过她脸侧,刮得她脸上肌肤微微生痛,那黑影如一只巨鹰,迅雷不及掩耳直扑过去,所有的人犹未反应过来,已经听到闷钝一声,正是利器刺入皮肉,只见那褚衣公子身形晃了一晃,几乎是同时有人大叫:“有刺客!”那些青衣侍卫皆已飞身直扑过来,但未及扑到,便有三四人跌了开去,腥红的血溅洒一地,她身子一软,几乎要昏阙过去,唯见青影一闪,正是适才打量过她的魁梧大汉。

    那大汉身量过人,可是身形极是灵巧,已经挡在那褚衣公子身前,不知何时手中已经多了一柄短刀,不过一尺余长,形若弯月,刀作黝黑之色,甚不起眼,那刺客已经回剑斜收,左手砰的一掌,击在冲上来的一名青衣侍卫的胸口,那青衣侍卫闷哼一声,向外跌开,而他的同伴已经又斜扑过来,挡住刺客的剑锋。

      那刺客并不与他们缠斗,剑芒一吐,竟绕过一名青衣侍卫,只听“铮”一声响,剑锋正正被那魁梧大汉的短刀挡住,那魁梧大汉手劲一沉,刀锋下挫,那刺客变招奇快,剑身上挑,那剑身极韧,竟弹得弯起,荡了开去。

    他无心恋战,长啸一声,忽然反手抓起一名青衣侍卫,那些青衣侍卫身手敏捷,武功皆是不低,可是被这刺客似是信手一抓,竟就被抓住胸口要穴,全身酸软,再也挣动不得半分。

    那刺客如掷小儿,举起便向那魁梧汉子掷去,那魁梧汉子并不躲闪,飞起一脚,便将自己的同袍踢飞开去,那刺客又已连抓两人向他掷去,自己亦随了这一掷之势,猱身扑上。

    那魁梧汉子踢开第二名同袍,第三人已经凌空而至,只觉脂粉暗香袭来,这次掷来竟是一名女子,不假思索,以肘为锤,斜挡开去,不想那刺客业已攻到,单掌一带,以那女子为盾,不待一招使老,长剑明晃晃已经直向他刺来。

    那刺客抓人、掷人、变招、掌带女子为盾,这几下兔起鹘落,快如鬼魅。

      那魁梧汉子见剑锋寒霜逼人,已经近在眉睫之间,不容多想,横刀疾挺,大喝一声,刀锋已经穿透那女子身躯,直插向刺客。

    说时迟那时快,那刺客左手快如闪电,拇指食指相捏,隔空连弹三弹,姿势甚为优雅好看,那魁梧汉子大出意外,身子猛然一震,却再也无法闪避,只觉三股寒气破空而至,旋即右臂一麻,手上力气尽失,短刀再也拿捏不住,疾往下落。

    他就势左脚一扬,正正踢在刀背之上,将刀踢起,左手已经抓住了刀。

    但刺客身手极快,长虹贯日般,已经一剑直刺那褚衣公子左肋。

    那魁梧汉子相救不及,众人皆失声惊呼,就这么火光电石的一刹那,只见知性大师身子一挺挡在褚衣公子面前,大袖拂出,正是大悲寺的不传绝技“佛法无边”,他虽年纪老迈,可是内修过人,这一拂便如春水起漾,洋洋暖暖,却一迭高过一迭,那疾势破空而来的长剑被这一拂带得偏了准头,终究“嗤”一声轻响,刺入知性右胸,再抽出来,长剑映着日光,剑身上竟无半分血迹,依旧明亮如冼。

      那刺客如被疾风所激,向后疾退,几个起落,已在数丈之外,一众侍卫极是沉着,立时便有数人去追赶刺客,余下人拱卫主人,那魁梧汉子拼着受了那三弹指力,此时内息失调,未及开口,气息便如翻江倒海一般。

    好容易压均了呼吸,一眼便知知性大师伤势甚重,五内如焚,一面察看主人伤势,一面头也不回的嘱咐同袍:“不必追了,快快知会人来。

    ”便有侍卫从怀中取了鸣镝射出,那鸣镝带着尖锐的啸音,愈响愈高,拔至极高处,声调突变,崩然一声脆响,爆散开来,这样的鸣镝显是特制,甚为独特。

    不过片刻,城中亦有同样的鸣镝射起。

    又过了一盏茶的功夫,从这西觉山上望下去,山下官道上烟尘腾起滚滚一条灰龙,明明是有大队的人马,直奔大悲寺而来。

     第2章 这日监斩杜左思的大臣,乃是刑部尚书李毓畴,此人是天祯十年的进士,因出自庾承暇门下,又素与端王走得近,宸帝即位后自然甚是不得意,连降数级,最后已经被降到正六品,贬去鸿正殿作抄书吏。

    庚辰之变以后,立时起复重用,数年间便官至尚书。

    他与杜左思虽然多年来貌合神离,但这些年同朝为官,又是同门,兔死狐悲,到了今日,也不免有些戚然。

     偏生这一日通城的人都涌来西坊口看热闹,巳时刚过,西坊口偌大的空场子,早就挤满了黑压压的人头,连同坊口八条棋盘大道上,亦塞得满满的人,络绎不绝人却还往这里涌来。

    中京府尹那点人手,远远维持不了场面,九城兵马司于是派出重兵,隔着丈许远便用一人,拿鞭子不断虚抽,硬生生才算拦出道人墙来。

      因为杜左思门生故旧遍布天下,李毓畴怕刑场上闹出什么乱子来,一颗心提得老高。

    见了这样的人山人海,心中越发谨慎,一言不发,端坐在监斩棚下,只等刑吏一趟一趟的报着时辰。

    等午时一过,随着三声炮响,西坊口雍塞着的几万人,本来喧哗吵闹得如同市集,忽忽猛然一下子安静下来,被一种交头接耳的嗡嗡声代替,许多人都在翘首望着法场,其实人太多,再怎么样踮脚昂首也是看不见的。

    有小儿被挤得“哇”一声哭起来,人人都在议论着时辰,有性急的已经在问前边的人:“开刀了没有……”那低沉的嗡嗡声越来越响。

      这种蚊阵样的嗡嗡声,令李毓畴有一丝恍惚。

    不过一刹那间,他已经定了定神,旋即捧了诏书徐徐起立,朗声道:“奉旨,行刑。

    ”  杜左思在狱中生了痢症,此时昏昏沉沉,神智早已不清醒,被人架上来后一动不动,所以验明正身,开刀问斩,刽子手手起刀落,这趟“红差”办得十分利落。

    因杜左思是谋逆大罪,全家被诛,连坐族里,一时树倒猢狲散,唯有他一位故友孟轶不避嫌疑,前来替他收尸。

    李毓畴见他身后萧瑟至此,也不免有些感慨。

      受命前来襄助弹压的九城兵马司提辖王郅,此时方觉松了口气,善后的事自有定规,料理的十分利落。

    看热闹的人群正渐渐散去,小半个时辰后终散得十去七八,李毓畴觉得今日之事,真正是顺利得异乎寻常。

    差事总算是平安交待了,于是向王郅拱一拱手:“多谢提辖,若不是提辖亲自率人弹压,今天这场面可真不容易维持下来。

    ”王郅忙拱手还礼:“李大人客气,此为王某份内之事……”一言犹未毕,忽遥遥听见一种尖利的锐响,直冲云霄,越高越远,那啸声却是丝毫不减。

    连李毓畴都不觉仰面张望,知是鸣镝之声,王郅脸色已经骤变,回头即唤:“阿鲁!”  但见一精明汉子趋前应喏:“大人!”王郅道:“速速赶去王府,问清楚是什么事情。

    ”  阿鲁答应一声,王郅虽只说是王府,但九城之中提及王府,妇孺即知是指晋王府。

    阿鲁立刻便上马狂奔而去。

    其时坊间人还没走散,他这一骑便如一枝小箭,打人丛间飞穿而过,只闻惊呼声不绝,可幸他骑术精良,一路上竟未践踏到一个行人,但闻蹄声的的,已经径直往北去得远了。

      李毓畴知事关晋王,心中不觉格登一下,隐约觉得只怕是出大事了。

    王郅与晋王情份不同,更是忧心如焚,终于不待急足回报,亲自骑了马,往晋王府上去了。

      晋王府座落在笔直的朱雀长街最北一坊,再往北去,就是天街了。

    晋王府与禁城只是一街之隔,咫尺之外便是禁城的朱色高墙明黄琉璃,所以朱雀长街两坊间虽有无数的豪贵府邸,仍数晋王府最为气势恢宏。

    一色高高水磨青砖墙,朱门金钉,悬着赤金朱底的大匾,上书斗大“晋王府”三字,中门紧闭,唯开了西首的侧门,门禁森严,只见青衣的王府侍卫,钉子似不丁不八垂手立着。

      他是常来往的人,门上通传,极快就请他入内。

    见府内气氛不同以往,知必是出了大事,果不其然,他一被延入知意楼,就见着了晋王的心腹幕僚柴一鸣,柴一鸣神色凝重,开门见山的告诉他:“王爷在大悲寺遇刺受伤。

    ”王郅心突的一跳,过了片刻,方才问:“柴先生,那王爷的伤势……”  柴一鸣轻轻摇了摇头,道:“王爷才刚被送回来,路上不敢走快……此时太医院院正胡逻知正在替王爷请脉。

    ”这样一说,王郅便知情形不妙。

    因为车轿路上不敢走快,那是怕颠簸加重伤势。

    他心中愈发一沉,柴一鸣又道:“为了救王爷,知性大师亦受了重伤。

    ”王郅更觉惊心动魄,他是九城兵马司,职责所在,头一样想到的便是自己的立场,脱口道:“那如今需要布置。

    ”他的意思是立刻戒严九城,以防万一的打算。

    柴一鸣很快的表示异议:“不可,如此一来,风声就要走漏了。

    近来出的事情太多,多事之秋,再不能横生变故了。

    ”  晋王是摄政王,秉政总理枢密,遇险被刺,这是何等的大事,如何能够不横生变故?王郅心思起伏,难以平静,柴一鸣负手在屋子里踱了几步,道:“只是宫里头,要派谁去说、怎么去说。

    ”其实还有半句话他并没有说出来,但王郅心中透亮,更要看什么时侯去说。

      若是晋王并无大碍,自然可以立时派人向宫中禀报,若是晋王伤重,这个时刻就得要拿捏好,总得布置妥当了,方才能将消息透露。

    柴一鸣皱眉道:“就只恐瞒不过,太后目明耳聪,只怕这时候已经知道了。

    ” 一提到太后,王郅便沉默下去。

    太后称制这三年来,虽是女主,但不容小觑。

    他亦曾听辅相韩弼青道:“太后敏毅睿智,竟不弱于先帝。

    ”他们皆是经过庚辰之变的人,想到先帝,不禁微微打个寒噤。

     王郅于是问起遇刺的详细情形,柴一鸣对他从头讲了一遍,皱着眉头道:“最棘手的事情便是这一桩,姜戎说刺客的那三弹指,不论指法指力,千真万确是‘阳关三叠’,那柄剑虽从前未尝见过,但杀人不沾染半分血迹,只怕就是雪引剑。

    ”王郅脑中嗡的一响,脱口道:“不可能。

    ”柴一鸣露出一丝苦笑:“我也知道不可能,可若不是‘阳关三叠’,怎能逼得姜戎的刀脱手?”  姜戎是神器营的提辖,禁军分神锋、神器、神锐三营,向例是天子自将,但皇帝年幼,禁军实际上把持在摄政的晋王手中。

    三营中神锋营负责皇宫跸警,最是紧要。

    而因为摄政王身份尊贵,在熙圣元年,就有特旨命神器营护卫晋王府的安全。

    姜戎乃是神器营中第一高手,姜家的世传刀法,更是举世难觅敌手。

    他既说是“阳关三叠”,那定然错不了,何况在场许多侍卫,也识得这门指法。

    王郅心情阴郁,道:“千算万算,难道竟算漏了一着,让那风家逃出了活口?”  柴一鸣沉吟片刻,说:“不管是不是风家的人,刺客与风家定然颇有渊源。

    ”  风氏一族是先帝的死士,王郅恍惚又回到那个大雨如注的晚上,耳中轰隆隆全是水声,仿佛整条圯江的水从天上一股脑倾了下来,雨水汗水与溅上的血混在一起,粘腻得再抹不干净,雨中夹杂着利器刺入皮肉的闷响,沉闷的喊叫与呻吟,暗红的血水在脚畔缓缓流动,地上淌着鲜血的河流,玄色的鹿皮油靴很被染成了紫褐色。

    无数人的倒下去,他们便从残缺不全的尸首上踏过去,每一步都踏在血泊里,像是一场最可怕的噩梦一场永远不会醒的噩梦,熊熊的火光映着这最可怕的修罗场,就像佛经里所说的无间地狱。

     他努力的摆脱了那可怕的回忆,问:“刺客有没有同伙?”柴一鸣道:“在场的还有一名来历不明的女香客,也受了伤,不知是不是刺客的同伙。

    眼下正派人去查证她的身份,随她去的嬷嬷人都吓傻了,问什么话都答不上来。

    ”  王郅道:“此事疑点甚多,若是需要人手,我可以抽调神扑营。

    ”神扑营是九城兵马司辖下,专管京畿大小刑案。

    柴一鸣微微摇了摇头,说:“还用不着。

    ”正好在这个时候,府吏前来禀报,辅相韩弼青来了。

      年过花甲的韩弼青,视之只如五十许人,一双眼睛更是深遂如渊,仿佛能随时随地看进人心里去。

    因为来得匆忙,只是家常燕居的冠服,可是气度从容,并不见得惊慌。

    柴一鸣与王郅自然先行礼,叫了一声:“韩太傅。

    ”韩弼青隐有忧色,摆了摆手,问:“王爷怎么样?”柴一鸣道:“太傅来得正好,咱们正要去见胡院正。

    ” 胡逻知刚从晋王养伤的书房中出来,柴一鸣遣人请了他过来,由韩弼青亲自问话。

    胡逻知在太医院当了二十余年的御医,又做了十余年的院正,说起话来字字斟酌:“禀太傅,王爷的伤是剑伤,伤在左肋下二寸,可幸王爷洪福齐天,眼下倒是不妨。

    ” 韩弼青不觉望了一眼柴一鸣,缓缓道:“伤在那样要紧的地方,如何又说不妨?”  胡逻知磕了个头,道:“伤是伤在要紧处,但幸得上天庇护,伤口并不甚深,所以不妨。

    ”  这话愈见蹊跷,连王郅都绕糊涂了,但韩弼青很快的问:“那王爷什么时候可以醒?”  胡逻知想了一想,道:“恐怕要到戌时。

    ”  韩弼青哦了一声,不动声色的说:“那就好。

    ”  他的身份不便久留,况且留在这里亦无宜处,于是先行回府。

    柴一鸣送了他出门回转来,刚走至花厅前,府吏迎上来,附耳对他说了一番话,柴一鸣的眉头不由皱了起来。

    王郅本来亦坐不住,隔窗看见他的脸色,远远问:“柴先生,怎么了?” 柴一鸣进了花厅,方才低声告诉他:“王爷遇刺时那女子的身份查出来了,姓阮,名叫阮湘虞。

    ”  王郅脸色微微一变:“莫不是……”  柴一鸣点了点头,轻轻吁了口气:“不错,正是阮襄诚的女儿。

    ” 第3章 王郅倒吸了一口凉气,四下里静悄悄的,唯见斜阳照着这深深庭院,显出一抹颓色。

    庭中几竿翠竹,风过叶声萧萧如雨。

    柴一鸣望着窗棂上透过的日影,慢吞吞的道:“等王爷醒了再说吧。

    ”  胡逻知素来稳重,没有十成把握从不轻易下定论,既说了戌时晋王可望苏醒,果然到了戌初时分,晋王从昏迷中渐渐醒转过来。

    首先便传了柴一鸣进去,柴一鸣踏入书房时,正是上灯的时候。

    内侍持了蜡钎,一一点燃各处灯烛,晋王半躺半卧在软榻之上,紫檀雕花隔扇巨大的阴影将他整个人笼在其中,他身上本盖着一幅赤色织锦万福万寿的锦被,晦暗的光线里颜色褐固似凝血,叫人无端端一惊。

    只有榻侧一盏绡灯,跳动的滟滟光晕映在他清瘦的面容上,似给他苍白的双颊添了一抹血色。

    世宗七子中,晋王梁彦并不是样貌最俊美的一个,而且历经这么多年的离乱,两鬓几绺灰白夹杂在其余黑发间,格外醒目,眼角细纹平添了些许稳重,只余一双眼眸,依旧清黑幽暗似千尺寒潭,依稀能映出微黄光晕中柴一鸣的身影。

    也唯有这双眼睛,方能叫柴一鸣忆起十余年前,毓华殿中那位神采飞扬、英气勃发的皇子。

      柴一鸣方才行礼,梁彦已经命人赐座,坐定之后,柴一鸣才道:“刺客至今未追查到任何线索,另姜提辖托臣向王爷请罪,还请王爷处置。

    ”  梁彦嘴角勾起一抹淡笑,道:“你们皆已尽了全力,何罪之有?”  从梁彦还是皇子,五岁进毓华殿读书时,柴一鸣便是他的伴读,这二十余年来,主仆已经十分默契,听晋王如是说,他只欠了欠身子,并没有再说话。

    梁彦望着床侧那盏冰绡刺绣五蝠图案的灯罩出了一会儿神,说道:“今日若非我穿了金蚕软甲在衣内,只怕风天扬那一剑,真的可以得手了。

    ”  柴一鸣目光依旧低垂着,面无表情,唯有眉头似是不经意微微一跳。

    过了片刻方道:“我已经命人去宫中禀报太后,王爷遇刺的事情。

    ”  梁彦却没有答话,柴一鸣缓缓道:“姜提辖眼下在外头,王爷是否要传他进来问话?”  梁彦摇了摇头,道:“不必。

    ‘阳关三叠’嫡传的风家子弟都会,但能持雪引剑使出那招‘雪涌蓝关’的,天底下也只有风天扬了。

    ”说到这里,忽然淡淡一笑:“先帝手里的人,岂是好相与的。

    置诸死地而后生,这么多年来,可真难为他。

    ” 柴一鸣道:“这颗棋子先帝埋了多年,今日如何不明不白的使出来。

    ”  梁彦有伤在身,多说了几句话便觉得禀气不足,依在大迎枕上,微微喘了口气:“走这步棋的人,还不晓得是敌是友。

    如今局势瞬息万变……”说到这里,终究只是叹了口气。

      柴一鸣眼中精光一闪,依旧是慢条斯理:“王爷放心,不管怎么说,王爷是摄政王,名正言顺秉理国政。

    皇上今年才三岁,要想亲政总得有十余年,而眼下杜左思已除,她失了左膀右臂,三五年内,绝奈何不了王爷。

    ” 他与梁彦都知道那个“她”是指谁,烛光微微一跳,结了极大一朵灯花,不过瞬间已经烬落成灰。

    仿佛就是那一瞬间,晋王眼中似有什么骤然黯淡,很快内侍徐四定已经拿铜拔过来剔亮了灯,梁彦眼中已经依旧和平常一样,带着泠泠的寒意,似浮着一层碎冰。

    柴一鸣想,适才那一刹那大约是自己看错了吧。

    于是斟酌着措辞:“还有一事要禀报王爷今日在大悲寺里的那位姑娘,乃是阮大司马的千金,阮小姐。

    ”  梁彦似微微吃了一惊,这才问:“是她?”  柴一鸣神色恭敬,道:“臣已经命人去查实了,阮小姐去年冬天就来了中京,一直住在南坊的知月巷,深居简出,并未与阮大人生前的故旧世交来往。

    据她身边姓高的嬷嬷说,今日一早,阮小姐要去大悲寺还愿,所以她才陪了阮小姐上西觉山。

    ”  梁彦淡淡的道:“她父亲算是为杜左思所杀,今日杜左思问斩,她去还愿,大抵是有这回事。

    ”  柴一鸣道:“阮小姐曾经遭刺客挟为人质,所以被姜提辖误伤,已经请了太医去看过阮小姐的伤势,性命倒是无妨。

    ”迟疑了一下,问:“王爷要不要遣人去看看?”  梁彦与阮湘虞曾有过婚约,若不是世事弄人,这阮湘虞大约早就是晋王妃了。

    彼时晋王的生母华妃还在,华妃系出名门,身份高贵。

    华妃之父驸马都尉赵摹乃是暨北世族赵氏的长房长子,生母则是穆宗第六位公主,华妃容貌生得极美,甚得世宗皇帝宠幸。

    因赵、阮两家世代交好,所以梁彦方在稚龄,华妃便求得世宗皇帝应允,将阮襄诚的第三个女儿阮湘虞许配给梁彦,赐婚的时候阮湘虞出生不过百日,梁彦亦不过六岁。

    后来太子梁意渐失圣心,朝野之中一度曾传闻世宗皇帝有意改立晋王为太子,谁知天祯十六年,华妃暴病而卒。

    又过了半年,梁彦服食丹药,失心疯颠,从此被禁囚于北馆。

    世宗皇帝道:“安能以此疯颠子误人家好女儿?”终于退了聘礼。

    屈指算来,那也是十一年前的事情了。

      漫漫的往事,一刹那排山倒海般汹涌上前,退聘之前,阮湘虞曾从河郢千里迢迢来到中京,执拗的求了恭献皇后,只为见自己一面。

    梁彦只记得木条封钉的朱门,拼了全力才能拉出两寸来阔一道缝隙,她一身鹅黄衫子,立在熏然欲醉的和风中,似杨柳枝头最浅嫩的那一抹春意。

    当时她的眼泪,只是沿着面颊滚滚的往下淌着。

      此后数日,那抹浅嫩的鹅黄,似心头剖开来新鲜的伤口,揉进一根细针,每每一想到,便是牵痛不己。

    再后来,经过了那么多年,那么多事,那样多的腥风血雨,阴谋杀戳,一颗心早就比铜墙铁壁还要刀枪不入,那少年时细细的一脉隐痛,早就被磨灭得干干净净,再不剩半分痕迹。

      此时提起来,他连她的样貌也回想不起一丝来,其实这么多年来,也就是十一年前门隙间曾窥过一面。

    他语气平静的说:“那就遣人去看看吧,毕竟当年阮大司马是为我的事殉难。

    ”  柴一鸣道:“要不,请梅姑娘派几个妥当的人过去侍候阮小姐。

    ”  晋王一直没有娶正妃,梅龄是自幼侍候梁彦的宫女,后来收房做了侍妾。

    晋王府里便是她在主事,所以柴一鸣有此一问。

    梁彦摇一摇头,忽然有些意兴阑珊的样子:“不必再多事了。

    ”  柴一鸣正欲说什么,徐四定忽来报:“宫里打发人来看王爷了。

    ”  梁彦望了柴一鸣一眼,柴一鸣就问徐四定:“太后打发谁来的?” 徐四定答:“是太后身边的崔婉侍,并两名女官。

    ”  梁彦想一想,道:“请她们进来吧。

    ”  崔婉侍是太后的心腹女官,婉侍乃是正三品的品秩,且又是奉了太后的懿旨前来探病,半是钦差的身份,柴一鸣当下回避了,崔婉侍方率着两名女官,款款步入房中。

    见了梁彦,恭声道:“臣妾见过摄政王。

    ”便作出裣衽行礼的样子,梁彦忙命徐四定搀住了,早有人端了绣墩来,崔婉侍欠身道:“王爷客气了。

    ”并不坐下,立在那里神色依旧恭谨,道:“太后闻得王爷遇刺,十分忧虑,特遣臣妾前来探视。

    ” 梁彦于榻上稍欲欠身,便牵动伤口,不禁微头微蹙,崔婉侍忙道:“王爷不必多礼。

    ”梁彦微微喘了口气,道:“还请婉侍替我恭谢太后天恩,本王的伤并不要紧。

    ” 崔婉侍道:“太后还有几句话,命臣妾嘱咐王爷。

    ”梁彦便望了徐四定一眼,徐四定会意,轻轻将脸一扬,内侍使女尽皆会意,轻手轻脚往门外退去,只余了徐四定一人在屋里侍候。

      梁彦沉默了一会儿,问:“太后有什么懿旨?”  崔婉侍并不答话,却往后轻轻退了一步,她身后本是两名女官,皆身着六品女史服色,出宫按制用风兜将脸遮去大半,隐约只能见到帽内缀金纱冠上的金珠,在灯火下莹莹一闪。

    此时崔婉侍往后一退,右侧那位女史却往前走了一步,崔婉侍替那女史解开风兜,去了软冠,梁彦只见眼前豁然一亮,那女子乌亮的长发绾成宫妆最寻常的如意高寰,只斜簪了一枝墨玉钗,身上衣裳却是烟霞色南荑贡缎,宫妆样式刺绣千叶攒金海棠,枝枝叶叶缠金绕赤,勾勒出袅袅婷婷身段卓然生姿。

    盈盈一张芙蓉秀脸竟比衣裳更加艳丽百倍,炫目光华如能照亮整个屋内。

      梁彦有一刹那,竟觉似不能正视,徐四定早就瞠目结舌,呆在了那里,闻得梁彦唤他,方才如梦初醒:“王爷。

    ” “扶我起来行礼。

    ”梁彦的声音已经十分镇定:“臣失仪,还望太后恕罪。

    ”  今年二十四岁的皇太后,望之仍如十八九岁的艳姝,这些年岁月流转,竟没有在她身上留下半分痕迹。

    此时微微一笑,明眸如水,皓齿如贝,声音更是呖呖动人:“王爷不必拘礼,都是一家人。

    这又不是朝堂之上,咱们只叙家礼。

    何况哀家是来看视王爷伤病的,若累得王爷扶伤起来行礼,倒叫哀家于心何忍?”  晋王是摄政王,早有过特旨朝堂免跪,且他又是先帝的兄长,梁彦便不再执意,道:“那还请太后恕臣有伤在身,僭越无礼。

    ” 场面话都说完了,徐四定亲自去沏茶,屋子里十分安静,偶然听得噼啪微响,原是不知从哪里来的一只秋蛾,扑在了灯盏上,围着那冰绡纱罩团团扑着翅膀。

    过了一会儿,终于绕进了纱罩里,直向那火焰扑去,灯光跳得一跳,很快又重新漾漾的晕散开来。

    双成随手取了灯侧的紫铜拔子,剔了剔灯芯,将那只已经烧得焦黑的飞蛾拔了出来,她似是无意,举止间神色慵懒,似有一种说不出的别样风韵。

    梁彦只见她五指纤细,指隙隐约透着灯光的温暖橙红,连手中拿捏的那枝紫铜拔子也叫灯光映得温润如玉,声音亦温柔如春水:“王爷的伤,太医怎么说?” 第4章 “蒙太后垂问,臣的伤并不要紧。

    ”梁彦的声音不紧不慢,似透着隐约的疲倦:“太后夤夜前来探视,臣不胜惶恐。

    ”  双成微微一笑:“王爷乃是国家砥柱,身系社稷安危,哀家听闻王爷遇刺,心神不宁,眼下见到王爷平安,方才觉得心中一块大石放了下来。

    哀家已经命神机营追查刺客,必要严办。

    ”  梁彦慢慢道:“刺客是风家的人。

    ”  双成眼中骤然闪过一抹奇异的神采,仿佛像是诧异,旋即很快镇定下来:“此事不可姑息,绝不能出一丝一毫的纰漏。

    ”梁彦语气平缓:“臣亦是这样觉得。

    风氏一族的武功心法,都是家传秘技。

    容臣即刻着手追查,再向太后回奏。

    ”  双成道:“瞧王爷的伤势,这段日子定然上不了朝,这几日事情又多,枢密院的事,哀家打算命韩弼青暂署。

    ”月前杜左思下狱,首辅的位置便空了出来。

    因晋王摄政,所以首辅暂缺,亦不甚要紧。

    但眼下晋王受伤,不能理政,首辅之议便成了当务之急。

    晋王知她此次前来,必欲与自己商议首辅人选,但韩弼青并不是六辅相中资历最深的,且与晋王甚是相得,她这句话说出来,梁彦微微意外,立刻道:“韩弼青资历不及吴铣,臣以为似欠妥当。

    ”双成依旧是商量的语气:“吴铣是世宗皇帝手里的老臣,只是如今上了年纪,首辅职责重大,哀家只怕他精神不济。

    ”  梁彦不愿与她争论,且此事亦可另想办法,当下便答:“但凭太后圣裁。

    ”  双成点了点头,语气稍稍轻松了些:“今日王爷没有入宫,焕儿还好生惦记,嚷着要见四伯伯。

    ”梁彦性子淡漠,唯与方在冲龄的小皇帝极有亲缘,因小皇帝自幼丧父,对晋王自然而然生了儒慕之意。

    甚是敬爱他,一日不见亦要问的。

    晋王虽有几房姬妾,却一直没有子嗣,膝下犹虚,所以对皇帝亦是疼爱。

    果然一提到小皇帝,梁彦便问:“皇上圣躬安好?”  双成道:“终归是淘气,和王安福在花园里搬石头,差一点压伤了手,略略训斥他两句,就闹得连晚膳都没有用。

    ”小皇帝虽只三岁,但聪颖过人,顽劣得不像三岁的孩子,侍候他的太监侍卫每日寸步不离的侍候,依旧生出大大小小无数的事来。

    不是爬山上树,就是拔花毁草,就只差拆了乾元殿。

    性格又极为倔强,而太后居寡,身代父职,自然对儿子十分严厉。

    梁彦便不能不道:“皇上还小,太后慢慢教诲,才能体裁太后慈意。

    ” “不小了。

    ”双成微微皱了眉:“明年就该进书房了。

    ”梁彦立刻警醒,果然双成道:“师傅的事情,也该早早预备着手挑一挑,启蒙的师傅不比别的,要稳重仁厚,为人端方才好。

    ”选帝师是大事,因为帝师循例要授太师,那么必然可以明正言顺的入阁。

    梁彦心中暗自冷笑,双成倒依旧是那种如话家常的语气:“等皇帝可以进书房,有师傅管教他,我这肩上的担子也可以轻些。

    ”  梁彦道:“帝师事关重大,容枢密院公议之后,再禀呈太后圣裁。

    ”  这是公事公办的说法,不知不觉又像是在朝堂奏对。

    双成点点头,又含笑道:“王爷还有伤病在身,不宜劳神,且安心养伤,不必操心此等繁琐之事。

    ”话虽然说得很客气,但晋王心里自然不痛快,只淡淡的答:“谢太后体恤。

    ”  本来太后微服出宫,就是极不合体制的事情,何况晋王府上,虽是至亲,伯婶之间亦要避嫌。

    于是又稍稍谈了几句,双成便含笑道:“你且歇着吧,若是有什么事,派人去禀报哀家就是了。

    ”梁彦心念忽然一动,道:“臣还有一事。

    ”双成道:“王爷请说。

    ”  梁彦却沉默了一会,方才道:“臣打算择日上表,奏请皇上赐婚。

    ”双成不由自主望着他,但见烛光微曳,照在他脸上,两鬓灰白的头发被灯烛一映,格外醒目,他微垂着眼皮,倒似有几分倦意。

    她已经十分从容的问:“王爷打算奏请册何人为王妃?”  他答:“阮伯诚的三女儿与臣曾有婚约,这么些年来,她亦为臣吃了不少苦,臣想娶她为王妃。

    ” 双成嫣然一笑,似是由衷道:“如此要恭喜王爷,皇家也有许多年不曾办喜事了,如今王爷这桩喜事办一办,添些喜气也好。

    ”  梁彦道:“谢太后。

    ”  两个人便不再说话,屋子里静悄悄的,博山炉里篆烟细细,笔直的袅袅升起,窗外漱漱的风声都清晰入耳。

    灯光下只见双成所着赤底飞金霞帔,碎珠流苏如水波轻漾。

    梁彦神色似有些恍惚,崔婉侍咳嗽了一声,双成道:“王爷且将养着,哀家该回去了。

    ”他执意命徐定四搀扶了,挣扎着硬是下榻来相送。

    等送完太后回转来,这么一折腾,伤口牵扯,自然痛不可抑,他性子极拗,虽痛了一头冷汗,亦只是躺在那里微微喘气。

    好容易调均了呼吸,方才低声问:“柴先生?”  柴一鸣一直隐身在榻后那扇八宝琉璃紫檀屏风后,此时方踱了出来,向晋王拱手为礼。

    梁彦微闭着双目,似是不胜其倦:“先生怎么看?”柴一鸣微笑道:“王爷心中已然成竹在胸,何必问我。

    ”梁彦冷冷一笑:“杀了一个杜左思,她又动心思动到兵部上来,竟想染指九城兵权。

    ”  柴一鸣道:“她只有四十万大军在手里,且远在藩镇,自然心里不踏实。

    九城兵权,她想了不是一日两日了,王爷不必与她硬碰硬,就算她将兵部尚书拿在手里,咱们亦可架空了兵部,不受它的节制。

    只是王爷不该着急与阮小姐的婚事,阮家在军中颇具威望,阮少逸如今又是釜州司马,太后反倒会立刻生了戒心,有打草惊蛇之虞。

    ”梁彦淡淡一笑:“先生明明知道,就算我不娶阮湘虞,这条蛇亦早就惊了。

    ”  他说的是实话,柴一鸣沉默不语,思虑再三,终于还是将那句话说了出来:“王爷当时若是肯听我的劝,何至有今日的烦恼。

    ”  晋王合目养神,似乎没有听见他说话,过了许久之后才轻轻叹了口气,声音里似透着无穷无尽的倦怠:“我如何不知道先生的苦心,只是我们兄弟七个,如今好端端活着的只有我和老七,老二自不必说,成了废人,老三、老六都死得那样冤枉,老五……”提到先帝,便似心间有根刺,那滋味十分不好受,硬生生顿了一下,忽然换了种口气:“先生不必过虑,本王知道分寸。

    ”  柴一鸣反倒更添了一层忧色,淡淡的道:“但愿如王爷所言。

    ” 过了几日,辅相韩弼青来给养伤中的晋王请安,两个人摒退了仆从,于书房中秘谈。

    晋王已经能够起床,只是身体犹虚弱,依旧是半卧于软榻。

    而韩弼青坐在下首胡床上,接了徐四定奉上的一盏越州寒茶。

    打开细白如玉的瓷碗一看,盏中盈盈生碧,似有烟霞袅袅,茶香袭人肺腑,呷了一口,禁